当前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呈现产能继续释放、需求不旺、价格下降,加之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,在这种情况下,煤炭企业又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?
“各大煤炭企业应该研判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,落实减量化生产,摒弃‘以量补价’的思想,加大与下游企业合作,增加长协比例。”三江达(北京)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成功说。
马庭林也建议,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,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,缓解企业经营压力。在国家发改委的协调下,中煤集团与华能、国电投等中央电力企业,按照535元/吨的基准价签订2020年度的长协,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
成功进一步指出,大型煤炭企业应加快兼并重组力度,提高行业集中度,加强煤电联营、煤化一体化等程度,增强上下游协同效益。同时,应推进智能化改造,推动无人开采、井下机器人等技术落地,提升自身生产、管理水平,降本增效,应对“寒冬”。除此之外,煤炭行业也应借此次机会,加快“两类”煤矿等安全风险高,以及资不抵债的落后产能退出。
在投资方面,邢雷认为,煤炭企业应吸取黄金十年的教训,不要经营状况一好转就惯性思维加大投资,这样将加大企业投资风险。“煤炭企业一定要谨慎投资,在进行多元发展多种经营时,多渠道筹集资金,预防现金流断裂。同时不要盲目扩张,轻易开拓不熟悉的领域,铺大摊子有可能蚕食利润空间拖垮企业。”
另外,根据海关总署5月7日公布的数据,4月份,全国进口煤炭3094.8万吨,同比增长22.3%;1-4月份,累计进口煤炭12672.6万吨,同比增长26.9%。如此大的增量,也冲击着国内煤价,增加国内煤炭企业的经营压力。今日智库方面呼吁,在煤企主动限产的同时,相关方面也应收紧进口煤政策,共同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。